以链群建设为抓手 邵阳全力打好产业育新培强攻坚战
4月的邵阳大地涌动着蓬勃生机。走进各大工业园区,生产线的轰鸣声与项目工地的机械声交织成奋进的序曲。
2025年开年以来,邵阳市以“起步即加速”的攻坚态势,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满弓发力,确保企业开工、复产和员工到岗三率全省领先。
同时,邵阳市完善了市领导联系产业集群(产业链)工作机制,将九大产业链调整优化为七大产业链,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市委常委和一位副市长共同担任产业链链长,明确了主承载园区以及重点协同园区。
产业先锋领跑生产赛道
一枚电池用到老?循环充电1000次以上,可充电的遥控器电池,即将在邵阳量产。
走进邵阳经开区,湖南阳光时代新能源的实验室内,工程师正对一枚指甲盖大小的固态电池进行极限测试。
“循环3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超90%!”首席科学家王振宇摘下护目镜,难掩兴奋。
站在新能源“风口”,邵阳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建链、延链、补链,锂电池及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迎“风”起舞,驶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邵阳市以三一专汽等企业为龙头乘势而上,已形成集原材料回收再利用、材料再制造、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充电服务、报废车辆拆解、动力电池金属塑料回收于一体,涵盖了112家企业的新能源专用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在邵东,全球打火机行业“隐形冠军”东亿电气同样捷报频传。98条全自动生产线昼夜不息,每分钟300支打火机的生产速度创下行业新纪录。
“我们通过纳米镀膜技术创新,产品附加值提升20%,现在订单排到三季度。”企业生产总监指着发往中东的集装箱介绍道。这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35%的企业,东亿电气正以每月超2亿支的出口量稳固行业龙头地位。
今年来,邵阳印发了《邵阳市园区产业链群建设提升行动方案》,提出了“突出园区链群特色、梯度培育链群企业、加快项目招引攻坚、优化园区服务保障、推动园区均衡发展”五大重点任务,园区链群建设顶层设计更加优化。
同时,邵阳还建立健全四大工作机制,成立专班强化市县联动,以三级调度狠抓工作落实,组建专家智库加强分析研判,每季度开展观摩评价,掀起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热潮。
锚定产业育新培强攻坚
数万平方米的车间宽敞明亮,近200台设备在满负荷运行,精密工具正源源不断下线……3月31日,湖南富兰地工具股份有限公司13条自动化生产线全面投产,人力需求降低50%,产能提升200%以上。
“敢于创新挖潜力,鼓励企业勇闯‘无人区’。”富兰地公司刘成勇深有感触地说,一大批优势产业企业通过改造升级,提高了“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
如今,邵阳涌动着奋进热潮,企业勇闯“无人区”的能力不断提高,焕发出勃勃生机——拓浦精工用“中央指挥室”智能分配生产任务,人员节省40%,效率提高2至3倍,30秒可组装一个电饭煲;湖南凯通电子有限公司掌握热敏打印片的核心生产技术,成功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邵阳加速构建“3×3”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激活新动能。今年1-2月,邵阳企业上云1122家;上平台221家,完成率居全省第1;新建智能制造企业20家、产线25条、工位415个。
“送解优”温暖了企业心
4月3日,位于新邵经开区专业研发生产各类软管及总成的湖南海旭管业有限公司,只见软管生产线、混炼胶生产线、总成生产线有序运转,高速编织机、缠绕机、立式编织机片刻不停,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2024年,该公司总产量超4200万米,单日生产峰值达15万米。“多亏政府专班协调,解决了扩建用地和用工难题,今年产能预计可突破6000万米,单日生产峰值可达20万米。”海旭管业公司负责人说,这是邵阳市深化“送解优”行动赋能、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邵阳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出台《邵阳市2025年送解优行动方案》,建立市县联动推进、点面结合、线上线下联动、跟踪督办评价“四大机制”,开展“早春行动”,推动政策、资源、服务向基层一线聚集。“四大家”28名市领导、26个市直单位联点服务70家市级扩能升级示范标杆企业,全市安排3704名领导干部开展“送解优”行动,调研走访企业4808家,收集解决了一大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3月21日,湖南省“行长走市县·金融送解优”行动首站启动仪式在邵阳市举行。邵阳市政府与24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政银战略合作协议,共争取各银行未来三年累放额度超5300亿元;邵阳市级金融机构与有关项目、企业意向签约金额超108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针对邵阳经开区阳光发制品有限公司出口订单激增但流动资金短缺问题,邵阳市政府办联动建设银行推出“出口订单贷”,3天内放款2000万元,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40%……
今年1-2月,邵阳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6位。工业投资增速、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如今,邵阳正以“干部跑腿”代替“群众奔波”,用“问题清单”兑换“发展账单”,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